对话胡泳:当技术改变人性,如何守住“理性的岛屿”
机器人会帮你养老吗?和人工智能聊天,和猫猫狗狗玩耍,能代替人的陪伴吗?为什么在新技术的承诺前,我们感到焦虑不安?
机器人会帮你养老吗?和人工智能聊天,和猫猫狗狗玩耍,能代替人的陪伴吗?为什么在新技术的承诺前,我们感到焦虑不安?
我和张缘一起合著的《让孩子学会放下手机》最近出版了,这是一本试图让那些孩子有手机沉迷问题的家长找到解决办法的小小指南。在这本书的序言里,我提到,虽然有人反对将孩子的焦虑、抑郁,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技能等负面表现归结于手机的滥用,但我却认为这种批评是正确的。
“居家适老化改造需要实现从‘物理改造’到‘关系重塑’的跨越。硬件改造很重要,无障碍设施、智能灯光、浴室安全设备等是基础,然而适老化改造不能止步于硬件的叠加,更应关注老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舒适度与社会联结。”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告诉本刊记者。
闭幕后3天,江苏省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提振体育休闲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持续办好“苏超”,支持因地制宜举办地区、行业、校际间的足球赛事,放大“苏超”效应,鼓励各地加强体育赛事品牌创新,培育业余精品赛事。《意见》还要求,着力构建“‘一超多
他在收购推特(现称X)时如此,在特斯拉也是如此。在2024年全力支持特朗普时亦如法炮制。而他对2025年1月20日通过行政命令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简称DOGE),也带来了同样的投入方式,直到
今年重阳节前夕,贝壳公益与《人物》杂志联合举办“人生的午后”银龄生活主题沙龙,双方共同打造的《老去,我们准备好了吗?社区银龄生活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这份基于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报告》,勾勒出中国当代老年人具体而微的真实生活图景,并围绕“如
“AI的研发和应用,对于老龄化服务会有突破性的进展。但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必须靠家庭制度才能完成养老过程,更需要一个多元的养老系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在近日举办的银龄生活主题沙龙上表示。
2025年重阳节前夕,贝壳公益与《人物》杂志联合举办的“人生的午后”银龄生活主题沙龙在京举行,双方共同打造的《老去,我们准备好了吗?社区银龄生活观察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这份基于大量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报告》,试图撕掉标签,打破刻板印象,勾勒出中国
2025年重阳节前夕,贝壳公益与《人物》杂志联合举办的“人生的午后”银龄生活主题沙龙在京举行,双方共同打造的《老去,我们准备好了吗?社区银龄生活观察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这份基于大量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报告》,试图撕掉标签,打破刻板印象,勾勒出中国
2025年重阳节前夕,贝壳公益与《人物》杂志联合举办的“人生的午后”银龄生活主题沙龙在京举行,双方共同打造的《老去,我们准备好了吗?社区银龄生活观察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
2025年重阳节前夕,贝壳公益与《人物》杂志联合举办的“人生的午后”银龄生活主题沙龙在京举行,双方共同打造的《老去,我们准备好了吗?社区银龄生活观察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这份基于大量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报告》,试图撕掉标签,打破刻板印象,勾勒出中国
2025年重阳节前夕,贝壳公益与《人物》杂志联合举办的“人生的午后”银龄生活主题沙龙在京举行,双方共同打造的《老去,我们准备好了吗?社区银龄生活观察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这份基于大量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报告》,试图撕掉标签,打破刻板印象,勾勒出中国
需要攒够多少钱才能养老?未来的退休金足够养老吗?到底在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养老?如何有尊严、体面地老去,是必须直面的时代新课题。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甚至“90后”,都开始认真思考养老的问题。
人具有三重脆弱性:人的身体在生物层面上具有脆弱性,表现为机体必然会经历疾病、衰老与死亡,无法完全抵御外界的伤害与内在的退化;在社会层面上,身体处于制度、家庭与人际网络的深度依赖之中,容易因经济状况、资源分配或社会排斥而暴露于不平等和风险;在体验层面上,个体对病
或许在日常中,你见过这样的场景:母亲在凌晨起床为孩子准备热腾腾的早餐;护工在病床旁为病人换尿片、擦身;家政工定时进出多孩家庭准备饭菜。这些情景我们并不陌生,却很少停下去想:如果没有这些日常、琐碎、细致的照护,我们的生活与社会还能正常运转吗?
在更多场景中,百岁老人在机器人的提示下,理发、吃药、晒太阳、检查身体;在养老院里,巡视机器人在老人们安睡时监测他们的体征指标;陪伴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让家属直接联系到不看手机的老人;在智能养老设备覆盖的家庭,老人摔倒,只需按动随身携带的按钮就可呼叫救援…
但是,还有些家庭中的长寿老人,或者身体失能,或者性格怪癖,或者儿女本身疾病缠身,这些家庭,基本是儿女用自己的生命在托举着父母,才能不断延长着他们的生命。
鲁网10月11日讯孩子沉迷短视频、游戏上瘾、拒绝社交、作业拖延……手机正在深刻改变一代孩子的成长轨迹,成绩下降只是表象,真正的危机是专注力的瓦解、自控力的缺失、人际连接能力的退化,乃至目标感和内在驱动力的崩塌。一部手机,正在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也摧毁着无数家庭
“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过度保护孩子,但却在网络世界中对他们保护不足。”——《焦虑的一代》
日前,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发布的2025年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安全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现存阿尔茨海默病(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近1700万例,患病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认知症已不仅是医学问题,患者的照护问题更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课题。